中国人情社会与熟人社交考

吐槽 2018-07-14 0 条评论 访问: 2,341 次

本文适合的读者是99%的失败人士,月薪3万以上和拥有较多社会资源者请绕道。文中的的中国人指广大失败人士,毕竟社会上只有不到1%的成功人士。成功人士阅读此文前应先在乡村生活一年时间,努力观察种地老农,试图带入他这样的角色,把精英气息归零来体察民间疾苦。

中国的社会是建立在人情上的。“最有价值的投资是对人情的投资。”有些话,你要替领导说,然后领导来确认。有些意思,你要猜,猜对了有奖。人情当然重要,但一定不要被人情耽误。“商人重利轻别离”,在商言商,利益至上,可以理解,但不支持。当人情和利益冲突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折中,凡事都要留几分,留条路。虽然一次合作失败,但结果不至于双方关系破裂,所谓好聚好散,也许将来还有合作的机会。一切技术都是为人服务的,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技术。善于利用人情,多多投资人情,在将来一定能够得到回报。

中国人偏向于熟人社交。“和不熟的人说话,就像是在用生命尬聊。”在集体户外活动,或长期与许多人接触的时间。你坐下来静静观察,不一会儿就可以发现人们是如何扎堆儿的。我们带入一个旅游的情景。如果有几个人之前是相互认识的,那么这段时间他们就会一直在一起,直到旅行结束。如果有一个人,他谁也不认识,那他会拿出手机与远在天边的人联系,并且对外界表现出不感兴趣。如果有人找不到可以联系的远在天边的人,他会干那些即使不出来旅游也能干的事情,比如回房间看电脑,看电视还有发呆。那么,如果作为一个希望结交到新朋友带有社交目的的人会遇到什么情况呢?假设这个人谁也不认识,也不想联系远在天边的朋友,也不想干那些即使不出来旅游也能干的事情,他瞄准了人群,观察到了上面的情况。这个人不想进行太多的无效社交,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见识,找到一个能聊的话题而不是gossip。如果不能理解,请想象一下寒冷的冬天窗外突然放了一挂鞭炮之后的寂静。或者找到一些资源。于是继续观察,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进行上述活动。这时他希望发现另外一个观察者……
为什么不能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和提问?用一句话精准描述或回答出问题,对方觉得很奇怪,不知所措,看着眼前的生物像是从外星来的。“你看白线在车的哪个位置。”“左后30度2米。”“我说,在车的哪个位置。”“往左1米7往后1米的位置。”“我说,从你那个位置看白线,白线是在车的门把手上,还是窗户框上。”其实提问的人可以这么一句话描述“你的眼睛与白线的连线与车窗的交点往地面作垂线与车的哪个部位相交?”这样的提问像是计算机一样的严谨的提问。但是不可能有驾校的教练这么问你的。“帮我把我的线和充电插头连起来然后插在插线板上。”“你现在不充电,把充电器插上干什么,这样也费电,总是插着容易坏了。”我只是希望能够执行命令,但是把命令交给人去做,他就不如计算机。因为只要命令语法不出错计算机就听你的,而人不行,不能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事情。从对话提问的方式可以看出。人们之间的交流总是十分暧昧十分人情的,通过多次一问一答的方式最终才能沟通成功。不习惯严谨直接的说法,这里的严谨并不是说的要像数学课本上的定理那样严谨地艰涩难懂,这里的严谨是可接受的严谨,但大多数人还是希望通过增加交流次数来明白双方的意思。
微信,qq,email的差别。重要的邮件竟全部被丢到垃圾箱里面,来信的标题竟然是你好,知道cc和bcc的人寥寥无几,百度无法绑定hotmail。电子邮件是一个古老的应用,到今天仍然广泛使用。电子邮件有其固定的格式,收发有一定的延迟,一般往来的篇幅较长,显得比较正式。如果一个公司在联系方式上面留下微信或者qq就显得很不正式。Email不是很人情化,事实上,大部分人工作和生活不能完全分开,于是qq这样暧昧的应用就诞生了。在互联网和手机普及之前,人们的沟通方式主要是写信。写信的篇幅都比较长,因为信件传递需要几天的时间,所以要在一次传递尽量多的信息。对远方的人的思念浓缩成几页信纸,文字间流露出浓浓的牵挂。在各类IM应用普及的今天,很难看到过去傅雷家书那样饱含感情的文字。“可以加一下微信吗?”微信相比qq有更成熟简约的聊天界面,以往互换名片这一行为完全可以被互扫微信代替。在商务领域,交谈完毕之后,经常互留微信。为什么不是互留qq呢?qq更加趋向低龄化,有各种好玩的功能,比如,赞名片,设置装扮,口令红包,擦出火花、友谊巨轮,情侣空间……在办公领域这些功能就显得多余又花里胡哨了,后来腾讯又推出tim来抗衡企业微信,专为办公设计,也就是一个干净版的qq。归根到底,国人没有使用email的习惯,互联网于西方兴起,西方便开始使用电子邮件,而我国那是还不知互联网为何物,在上世纪90年代,是即时通讯兴起的时候,这时中国正好赶上,诞生出qq这类的即使通信工具,完全可以替代email。后来就习惯于使用qq,给国人发邮件真的很容易误事,多数人基本不会主动查收邮件。根据统计,大约90%的人使用的是qq数字邮箱,放眼看去都是一长串无规律的数字,很难看到个性地址,这也是邮箱淡化的一种体现吧。
互联网在中国社交方面起到的作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弱联系十分微妙。那些只见过一两面,后来加过微信的人,就是弱联系。充分利用弱联系,说的俗一点,不用白不用,你可能再也见不到他,而他提供的信息可能对你有价值,说不定你的邻居的同事知道某某企业正在招聘从而为你提供了一个工作机会。退回到2000年,那时候有绿皮车,小区广场上全是人,玩滑板的,下棋的,电报蛉,活动的。有火车上短暂的交谈,下棋遇见几个新的棋友,电报蛉新的小伙伴,有接触就会有社交,特别是长时间的接触。现在信息的传递太频繁也太方便了,信息已经爆炸了,中国人本来就是熟人社交为主,连时间上的足够长的接触都没有,更加容易沉溺于熟人的世界,也可以叫舒适区。互联网能连接世界各个角落,把互联网完全用在熟人社交方面实在有些浪费。互联网可以给人一种虚拟环境的保护,避免直接身体接触,而熟人之间是没必要避免身体接触的。利用互联网,多多挖掘弱联系,有些人可能在网络上和你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就会不合。
汉语和英语在社交方面的差别,英语这门语言十分适合社交场合,汉语则显得暧昧。
请观察下列汉语句子和对应的英语
How are you?你好呀
Yours sincerely Mark您的虔诚的Mark敬上
I love you more.我更爱你
How’s your going?你近况如何?
Hello! Nice to meet you.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How do you do?您好
Nice talking with you.和你谈话很愉快
What can I do for you?我能帮你做点什么?
I appreciate the honor and challenge it brings to me我很感激它给我带来的这份荣誉和挑战
设想你和一个国人面对面交谈,无论哪句话只要翻译过来就显得极其不自然并有一些暧昧成分,换句话说,我们平时根本不会这样说话。英语显得丝毫不亲切又过于亲切。而国人则喜欢暧昧,既亲切又不亲切,既不想明确表露态度又不想过于正式。
河北工业大学生活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生活。
国人批评人的态度和面对批评的态度。此处所谓批评不同于建议,和建议相比,批评者要在气场上要压过对方,让对方屈服于自己的观点和理论。领导人士,批评别人时,大打官腔批评其过错,或是一通训斥;面对批评时要求批评者必须要解读我的行为想法,让我感到震撼并且保留颜面。如果批评者只是彬彬有礼、客客气气地说则可以不听。普通人士,批评别人时,批评者像是被批评者的上层,劈头盖脸的责骂;精明一点的普通人士受到批评时的态度,如果对方是领导,则唯唯诺诺,连声答是,顺从其意,这一招在对付领导人士极为管用。
图片1.png
如果对方是自己的平级或下级,则装作听懂客客气气应付。这两种情况在不发生利益关系的时候,结果都是,被批评者用最短的时间应付完批评者,然后继续我行我素,并且确保批评者不再发现。脑子不够数的普通人士会和领导人士干仗即怼回去,上升到对攻的层面,从而导致自身利益受害;当对方是平级或下级时会与其撕逼,非要争出个胜负来。争论没有赢家,即使让对方说不过,获得胜利,也会留下糟糕印象。
总的来说,国人是椰子型人格,外面的壳很硬,如果能找到一个孔钻进去,就到达里面宽阔的空间和柔软的椰肉,西方人是桃子型人格,外面很软很甜,然而想要进入内心世界,却要面对坚硬的桃核。


除非注明,嗯VIEW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https://www.umview.com/zhong-guo-shu-ren

本文由 Mark 创作,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 3.0,可自由转载、引用,但需署名作者且注明文章出处。

还不快抢沙发

添加新评论